2023年,巴青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市委法治建设各项决策部署,以落实“一规划两纲要”为重点,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牵引,以中期评估检查验收为抓手,围绕建设“平安巴青、法治巴青”战略目标,聚焦重点难点,着力创新突破,多措并举推进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紧扣中心、服务大局,以法治护航巴青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1.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巴青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主线来谋划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力度。按照上级党委和县委对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新要求,为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县委依法治县办统一征订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书本210本,并分发至县级领导、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将《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2023年,各级党委(党组)开展《纲要》和关于法治建设专题学习12次。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县委依法治县办联合县委党政督查室开展4次全面依法治县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督导检查,下发督查整改责令单8份,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
2.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严格、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行政许可更加规范。全面推进“减证便民”,梳理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31项、容缺受理事项30项,取消证明材料215项,巩固提升乡镇帮办代办服务成果22项,修订《100个高频事项线上办理指南》《32个高频事项线下办理指南》向社会发布,实现数据多跑腿、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政务服务中心办件30698件、办结30655件、办结率99.85%,网络办件20936件、办结20905件、办结率99.85%,电子证照签发38216件,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二是市场环境更加优化,制定优化营商环境23项具体措施。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企业全程电子化”、简易市场主体登记及注销登记等改革,压缩了注册时间,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县市场主体达到3816户,新增612户,增长率57.7%。1家企业年营业额达到限额以上住宿业标准,“四上企业”即将取得“破零”的历史性成就。三是政策举措更加暖心。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注销公告时间缩减为20天,并允许撤销和多次申报,办理简易注销程序25户。协助市场主体报送年报1000余户,开通了市场主体档案全区域查询,办理档案查询业务50件次,市场主体年报率达到了97.01%、100%、95.56%的目标要求。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减免房租233户436.11万元,减税降费2740万元,市场主体信心活力明显增强。
(二)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以良法促进法治保障善治
巴青县严格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行政执法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管理办法》,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助力全县“放管服”工作。同时,为确保全县权责清单合法性审查工作高效推进,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顾问制度,对县直27个部门权责事项开展合法性审查2次,出具总体报告1份,对县直部门拟定的各类合同和规章制度开展合法性审查12份。
(三)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全面完成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领域专项整治工作。2023年,巴青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作为践行法治为民、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有力抓手,高位谋划推动、迅速启动部署,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自查自纠,强化督导检查、推动问题整改,全县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效果。发现问题线索1条,自查各类问题7条,已全部整改,整改率100%。
2.加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为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线上学习考核制度,推进统一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和证件管理,扎实推进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全年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4次,清理执法证32件,全县共有78人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向全县行政执法部门发放执法记录仪29台。
(四)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公共法律服务到位有力。严格落实《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并持续发挥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职能作用,履行法定职责。10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均已挂牌成立,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力度,代写法律文书934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400余人次。
2.矛盾排查化解效果明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排查,投入资金207.38万元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
3.加强和规范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落实行政复议专项经费和人员保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纳入行政复议队伍建设中,设立行政复议咨询窗口,建立健全咨询委员会,不断提升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质量。
(五)坚持全民普法,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石
2023年度,巴青县以各种法治宣传时间节点为契机,以“法律十进”为载体,围绕领导干部、青少年、寺庙僧尼、群众四类重点对象,针对电信诈骗、违法占地、私搭乱建、婚姻家庭、寺庙财税监管等重点领域,开展法治宣传、法治讲座、法律知识测评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5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4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500余人次,全县公职人员参加“学法风暴”线上实名学法答题3次,考试参与率达98%以上,及格率100%。同时在全县内开展“乡村振兴、那曲奋进”之法治同行普法微视频比赛,制作微视频100余部。巴青县拉西镇仲格村被评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培养“法律明白人”468名,基层法治宣传蔚然成风。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各级政府对法治建设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各部门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未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议程,缺少本领域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专题会议和听取有关工作汇报,未结合实际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计划,尤其是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未做到亲自部署、亲自推进,每年2次专题法治讲座规定动作次数不达标。
(二)各级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整体推进缓慢。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需要各乡镇各部门齐心协力、整体推进,但各乡镇各部门未及时进行督促和推进,致使法治政府建设进度缓慢,对上级党委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有一定的差距。
(三)全县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加强。一是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执法单位存在法治审核把关不严、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办案过程中存在执法记录仪摆着不用或记录保管不当的问题。二是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欠缺,执法人员现有的法律知识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难以胜任行政执法相关工作。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建设有关情况
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同巴青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落实。一是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并按照《关于开展全区2023年度述法工作的方案的通知》精神,及时形成述法报告,召开了专题述法会议,听取年度法治政府工作报告、部分乡镇和单位进行现场述法。二是县委组织部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及时将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与年终述职挂钩,切实强化结果运用。三是召开2023年巴青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3次,研究解决法治建设相关工作1次。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本部门本行业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本单位本行业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进一步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加大每季度法治督察力度,及时形成问题清单反馈给主要领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实落细。
(二)抓好抓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调度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情况,进一步明确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完善考评指标和考核细则,切实抓好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抓实考核排序、结果通报工作,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务求实效。
(三)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各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执法类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执法流程图,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二是推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和证件管理,尤其是实行执法文书标准化和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监督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推动程序与实体并重,努力实现行政争议总量和行政败诉率逐步下降。
(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和设施建设,力争建设巴青县法治公园,进一步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为法治政府建设夯实基础。